碑铭
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
唐·李 华
呜呼!姑熟东南1,青山北址2,有唐高士李白之墓。呜呼哀哉!夫仁以安物,公其懋焉3;义以济难,公其志焉;识以辩理,公其博焉;文以宣志,公其懿焉4。宜其上为王师5,下为伯友6。年六十有二,不偶7,赋《临终歌》而卒。悲夫!圣以立德,贤以立言,道以恒世,言以经俗,虽曰死矣,吾不谓其亡矣也8。有子曰伯禽、天然,长能持9,幼能辩10,数梯公之德11,必将大其名也已矣。
铭曰12:立德为圣,立言谓贤。嗟君之道,奇于人而侔于天13。哀哉!
【题解】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之三十一。作者李华(715-766),字遐叔,唐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迁监察御史,官至吏部员外郎。安禄山陷长安时被俘,授职凤阁舍人,乱平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因病去职隐居山阴(今江苏淮安县)。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独孤及称之为“文章中兴之肇始者”,《吊古战场文》为其代表作,着有《李遐叔文集》。
这是作者为李白写的墓志。王琦云:“按《唐书·李华传》,言天下士大夫家传墓板及州县碑颂,时时赍金帛往请,今华之文多见于《文苑英华》、《唐文粹》中。乃作太白墓志,不特于生平行事一切不言,即郡邑、世系、表字、配偶亦略而不书,寥寥数言,何其惜墨如金乃尔。即其揄扬之辞,亦与太白泛而不切,较之元微之所作杜子美墓志,相去天渊矣。”此文极简略,除开篇点明墓之处所、文中记载逝世年龄及子嗣情况外,仅从仁、义、识、文诸方面肯定赞扬李白的德行才识,而誉之为“不谓其亡矣也”(即不朽之意)。虽也是选择不同角度着笔的一种写法,未免失之于太简,王琦所言有一定的道理。
【注释】
1姑熟,安徽当涂县之古称。
2青山,在安徽当涂县东南,距县城二十余里。因南齐诗人谢朓筑室于青山之南,故又名谢公山。
3懋,勤勉、盛大。《书·盘庚》:“懋建大命。”《书·大禹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
4懿,《尔雅》:“懿,美也。”《诗·大雅·庶民》:“好是懿德。”
5王,帝王;师,老师。王师,王者之师,即帝王的老师。
6伯,统领一方的长官,即封疆大吏;友,朋友。伯友,封疆大吏的朋友。
7偶,假借为遇,遇合、得到赏识。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不偶,不遇,得不到赏识。
8《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9持,持重。
10辩,善言辞。
11数,屡屡;梯,凭梯上攀。数梯,犹言不断地提升光大。
12铭,这里是指碑志类文章末的简练概括碑文大意并带有颂赞性质的韵文。
13侔,齐、同、相等。《说文》:“侔,齐、等也。”《庄子·大宗师》:“畸于人而侔于天。”陆德明注:“司马云:畸,不偶也;侔,等也,亦从也。”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唐·刘全白
君名白,广汉人1。性倜傥2,好纵横术3,善赋诗。才调逸迈4,往往兴会属词5,恐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尤工古歌6。少任侠7,不事产业,名闻京师8。
天宝初9,玄宗辟翰林待诏10,因为和蕃书,并上《宣唐鸿猷》一篇11。上重之,欲以纶诰之任委之12,同列者所谤13,诏令归山14。遂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又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流离轗轲15,竟无所成名。有子名伯禽。偶游至此,遂以疾终,因葬于此。文集亦无定卷,家家有之。代宗登极16,广拔淹瘁17,时君亦拜拾遗18。闻命之后,君亦逝矣。呜呼!与其才不与其命,悲夫!
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坟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邑有贤宰顾公游秦19,志好为诗,亦尝慕效李君气调,因嗟盛才冥寞20,遂表墓式坟21,乃题贞石22,冀传于往来也23。
贞元六年四月七日24,沙门履文书25。坟去墓记一百二十步。
【题解】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之三十一。作者刘全白,贞元六年(790年)官膳部员外郎,出为池州刺史,十年(794年)徙湖州刺史,后迁秘书监致仕。
圆顶的石碑称为碣。碣文亦简略地记载了李白的性格、诗才、主要经历和事迹,肯定李白为蜀人,对他的“与其才不与其命”抱以了真切的同情,表达了“追想音容,悲不能止”的深切悼念之情,并记叙了当涂县令顾公游秦立碑碣的缘由。作者“幼则以诗为君所知”,是认识李白、与李白同时代的晚辈写下的可资征信的珍贵史料。
【注释】
1广汉,今四川江油市原彰明县地汉属广汉郡,唐代无广汉郡,此以古称代指。
2倜傥,卓异、不同寻常、豪爽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纵横术,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乱国政,罢之。”
4才调,才气,多指文才。《晋书·王接传论》:“王接才调秀出,见赏知音,惜其夭枉,未申骥足。”唐李商隐《读任彦升碑》:“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 逸迈,超逸豪放。
5兴会,偶有所感而产生的意趣、兴致。《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标举兴会,发引性灵。”
6古歌,指古风歌行体。
7任侠,以古代行侠仗义的侠客之所作所为为自己的行为模式,凭借权威、勇力或财力等抑强扶弱、济危解困,以帮助弱势群体或受欺压的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汉书·季布传》:“为任侠有名。”颜师古注:“任,谓任使其气力。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
8京师,语出《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马瑞通释:“京为豳国之地名…… 吴斗南曰:‘京者,地名;师者,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之类。’其说是也。”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9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
10辟翰,征召而授予官职。《后汉书·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翰林待诏,即翰林供奉,参见宋乐史《李翰林别集序》注25。
11王琦注:“《困学纪闻》:‘李白上《宣唐鸿猷》一篇,即本传所谓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者也。’今集中阙。”
12纶诰,亦作“纶告”,皇帝的诏令文告。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始以文学游梁,俄而入掌纶诰。”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臣谬承恩宠,获掌纶诰。”
13同列,犹同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4归山,退隐。
15轗轲(kǎn kē),亦作輱轲、輡轲,困顿、不得志。《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坎轲而留滞。”汉王逸注:“輡轲,不遇也。言己年已过五十,而輡轲沉滞,卒无所逢遇也。埳,一作轗,一作輡。”洪兴祖补注:“轗,音坎。埳坷,不平也。輡轲,车行不平。一曰不得志。”《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唐杜甫《咏怀》之一:“嗟余竟轗轲,将老逢艰危。”
16代宗登极,唐代宗李豫于宝应元年(762年)登极。
17瘁,通萃。淹瘁,埋没的人材。
18王琦注:“《唐书·百官志》:门下省有左拾遗六人,中书省有右拾遗六人,皆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19顾游秦时任当涂县令,为此碑碣之建立者。
20冥寞,谓死亡。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之三:“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21表墓,在死者墓前刻立碑石。 式坟,按一定的规格修建坟墓。
22贞石,坚石,亦作碑石的美称。南朝齐王简栖《头陀寺碑文》:“胜幡西振,贞石南刊。”
23冀,希望。 往来,已往与未来。《鹖冠子·能天》:“量往来而兴废,因动静而结生。”陆佃解:“已往者废,方来者兴。”
24贞元六年,公元790年。
25沙门,梵语的译音,或译为娑门、桑门等,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浮屠者,佛也……其精者,号为沙门。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文选·王简栖〈头陀寺碑文〉》:“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李善注引《瑞应经》:“沙门之为道,舍妻子,捐弃爱欲也。”《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浄,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言也。” 履文,僧人名,此碑碣书丹者,生平事迹不详。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唐·范传正
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历块一蹶1,毙于空谷2,惟余骏骨3,价重千金;大鹏羽翼张,势欲摩穹昊4,天风不来,海波不起,塌翅别岛5,空留大名——人亦有之,故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之谓矣6。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7。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书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记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8。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9。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10。神龙初11,潜还广汉12,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13,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14。
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15,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16。名之与字,咸所取象17。受五行之刚气18,叔夜心高19;挺三蜀之雄才20,相如文逸21。瑰奇宏阔22,拔俗无类23。少以侠自任24,而门多长者车25。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26。彼渐陆迁侨27,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器度宏大,声闻于天。
天宝初28,召见于金銮殿。玄宗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29。论当世事,草答蕃书,辩如悬河,笔不停缀30。玄宗嘉之,以宝床方丈赐食于前31。御手和羹,德音褒美32,褐衣恩遇33,前无比俦34。遂直翰林,专掌密令,将处司言之任35,多陪侍从之游。他日泛白莲池36,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翰苑中37,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38,优宠如是。既而上书请还旧山,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39,不能不言温室树40,恐掇后患,惜而遂之。
公以为千钧之弩,一发不中,则当摧橦折牙而永息机用41,安能效碌碌者苏而复上哉42!脱屣轩冕43,释羁缰锁44,因肆性情,大放宇宙间。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作诗非事于文律,取其吟以自适;好神仙而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
在长安时,秘书监贺知章号公为谪仙人45,吟公《乌栖曲》云:“此诗可以哭鬼神矣!”时人又以公及贺监、汝阳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为酒中八仙46,朝列赋谪仙歌百余首47。俄属戎马生郊48,远身海上,往来于斗牛之分49,优游没身。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晚岁渡牛渚矶50,至姑熟,悦谢家青山51,有终焉之志。盘桓利居52,竟卒于此。其生也,圣朝之高士;其往也,当涂之旅人。代宗之初53,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于彤庭54,礼降于玄壤55。生不及禄,殁而称官,呜呼命与!
传正共生唐代56,甲子相悬57。常于先大夫文字中见与公有浔阳夜宴诗,则知与公有通家之旧58。早于人间得公遗篇逸句,吟咏在口。无何59,叨蒙恩奖,廉问宣池60。按图得公之坟墓,在当涂属邑。因令禁樵采,备洒扫,访公之子孙,故申慰荐61。凡三四年,乃获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一为刘劝之妻,皆编户甿也62。因召至郡庭,相见与语。衣服村落,形容朴野63,而进退闲雅64,应对详谛65,且祖德如在,儒风宛然。问其所以,则曰:“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66。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67,布裙粝食68,何所仰给?俪于农夫69,救死而已。久不敢闻于县官,惧辱祖考。乡闾逼迫,忍耻来告。”言讫泪下,余亦对之泫然。因云:“先祖志在青山,遗言宅兆70。顷属多故,殡于龙山东麓71,地近而非本意。坟高三尺,日益摧圯,力且不及,知如之何。”闻之悯然,将遂其请。因当涂令诸葛纵会计在州,得谕其事。纵亦好事者,学为歌诗,乐闻其语。便道还县,躬相地形,卜新宅于青山之阳。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迁神于此72,遂公之志也。西去旧坟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也,天宝十二载敕改名焉73。因告二女,将改适于士族74。皆曰:“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在孤穷既失身于下俚,仗威力乃求援于他门,生纵偷安,死何面目见大父于地下75?欲败其类,所不忍闻。”余亦嘉之,不夺其志,复井税、免徭役而已76。
今士大夫之葬,必志于墓,有勋庸道德之家兼树碑于道77。余才术贫虚,不能两致。今作新墓铭,兼刊二石。一置于泉扃78,一表于道路。亦岘首、汉川之义也79,庶芳声之不泯焉。
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编辑断简,以行于代80。
铭曰:嵩岳降神81,是生辅臣82;蓬莱谴真83,斯为逸人。晋有七贤84,唐称八仙85。应彼星象86,唯公一焉。晦以曲糵87,畅于文篇。万象奔走乎笔端,万虑泯灭乎樽前。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88。但贵乎适其所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89,宁审乎寿终百年。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路。旧坟卑庳风雨侵90,新宅爽垲松柏林91。故乡万里且无嗣,二女从民永于此。猗欤琢石为二碑92,一藏幽隧一临岐93。岸深谷高变化时,一存一毁各不亏。
【题解】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之三十一。作者范传正,字西老,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00年前后在世,邓州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授集贤殿校书朗、渭南尉,又拜监察、殿中侍御史,历歙、湖、苏三州刺史和宣、歙、池观察使。著有《西陲要略》三卷、《赋决》一卷。
传正系李白生前至交范伦之子,元和年间于宣、池观察使任中寻访、慰荐李白后裔,并与当涂县令诸葛纵一道将李白逝世时“顷属多故,殡于龙山东麓”的墓按其遗愿迁葬至谢家青山,写下了这篇碑序。碑序记载了李白的家世、生平事迹、后裔情况,解读了李白的思想、性格成因,喻李白为“骐骥”、“大鹏”而给予其“应彼星象,唯公一焉”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记叙了迁墓缘由及经过。这是与李白虽“甲子相悬”却“共生唐代”,且与李白“有通家之旧”并访问过李白孙女的知情人写的一篇有关李白的重要文献。
【注释】
1历块一蹶,语出《汉书·王褒传》:“过都越国,蹶如历块”。颜师古注:“如经历一块,言其疾之甚”。后以历块形容疾速。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2空谷,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孔颖达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晋书·龚玄之传》:“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絷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
3骏骨,据《战国策·燕策一》载,郭隗以买马作喻,言古有以五百金买千里马之头骨者,而能在一年内得到三匹千里马,以此劝燕昭王厚币以招贤,后因以骏骨喻杰出人才。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倾心骏骨,非惧真龙。”唐元稹《献荥阳公》:“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延。”
4穹昊,犹穹苍。南朝宋谢灵运《宋武帝诔》:“如何一旦,缅邈穹昊。”《周书·宣帝纪》:“穹昊在上,聪明自下。”
5塌翅,跌落翅翼。王琦注:“《楚辞》:‘为凤凰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塌翅,犹翕翅之谓。又陈琳《檄文》:‘垂头搨翼,莫所冯恃。’或用其字,误搨作塌,亦未可定。” 别岛,亦作别隝、别隯,不相连的岛、孤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阜陵别岛。”《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别隝。《文选·张衡〈西京赋〉》:“长风激于别隯,起洪涛而扬波。”薛综注:“水中之洲曰隯,音岛。”唐刘禹锡《切云亭》:“隔水生别岛,带桥如断虹。”
6左拾遗,官名。唐垂拱元年(685年)置拾遗,与补阙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
7陇西成纪,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1。
8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2。
9碎叶,王琦注:“《唐书·地理志》:‘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调露元年都护王方翼所筑,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云。’隶安西都护府,其叙自安西入西域道里,安西西出约千余里至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四十里至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
10属籍, 指宗室谱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举适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后汉书·伏隆传》:“梁王刘永,幸以宗室属籍,爵为侯王,不知厌足。”
11神龙初,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8。
12广汉,广汉郡,汉置,治今四川广汉市。唐无广汉郡,辖地属剑南道绵州。此称古之广汉郡,实指绵州之地。
13逋,逃亡、逃跑。《说文》:“逋,亡也。”《书·大诰》:“于伐殷逋播臣。”
14禄仕,为食俸禄而居官。《诗·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郑玄笺:“禄仕者,苟得禄而已,不求道行。” 孔颖达疏:“今言禄仕,止为求禄。”《后汉书·李固传》:“中常侍在日月之侧,声埶振天下,子弟禄仕,曾无限极。”唐韩愈《争臣论》:“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
15天枝,王琦注:“天枝,谓帝室之支派。王僧孺《发愿文》:‘天枝峻密。帝叶英芬。’”
16长庚,亦作长赓、长更,古代指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亦名太白星、明星。《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毛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
17取象,以某事物作为榜样或取某事物之征象。《庄子·天道》:“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 王琦注:“五星各聚五行之精气而成象。”
18王琦注:“五星各聚五行之精气而成象。”
19叔夜,指三国时魏国人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铚县(今安徽淮北临涣镇),改姓嵇(盖以纪念祖籍会稽)。“竹林七贤”之一,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亦为当时玄学代表人物之一。 王琦注:“《三国志注》:嵇康,字叔夜,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学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20三蜀,汉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时又分置犍为郡,合称三蜀。《文选·左思〈蜀都赋〉》:“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刘逵注:“三蜀,蜀郡、广汉、犍为也。本一蜀国,汉高祖分置广汉,汉武帝分置犍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益州,旧以蜀郡、广汉、犍为为三蜀,土地沃美,人士隽乂,一州称望。”
21相如,司马相如。 文逸,文采俊逸。
22瑰奇,亦作瓌奇,美好特出、珍奇。《晋书·桓玄传》:“(玄)及长,形貌瓌奇,风神疏朗。” 宏阔,宏伟辽阔。
23拔俗,超越凡俗和流俗。《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24以侠自任,见唐魏颢《李翰林集序》注32。
25王琦注:“《史记》:‘陈平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长者车辙。’”
26王琦注:“齐威王之时,喜隐,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27渐陆迁侨,王琦注:“《周易·渐卦》:‘九三,鸿渐于陆。’《诗·小雅》:‘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28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
29园绮,商山四皓中的东园公和绮里季,这里代指商山四皓。参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31。
30王琦注:“祢衡《鹦鹉赋序》:‘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31宝床方丈,即七宝床,参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32。
32德音,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3褐衣,粗布衣服,这里和布衣同义。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汉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34比俦,相等的人。
35司言,掌管诏令、侍从、宣旨、接纳上奏文表等事。唐刘禹锡《代裴相祭李司空文》:“度忝司言,公持化权。”
36白莲池,唐宫中池名。
37被酒,为酒所醉,犹中酒。《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张守节正义:“被,加也。”《后汉书·刘宽传》:“宽尝于坐被酒睡伏。”李贤注:“为酒所加也。” 翰苑,翰林院的别称。《宋史·萧服传》:“文辞劲丽,宜居翰苑。”
38高将军,即高力士(684-762),本名冯元一,唐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人,著名宦官。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极受武则天赏识。后助唐玄宗平定韦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玄宗宠信,官至骠骑大将军、进开府仪同三司。肃宗时被弹劾流放至巫州,玄宗驾崩被赦,终年73岁,遵先皇遗诏陪葬泰陵。 王琦注:“《旧唐书·宦官传》:‘天宝初,加高力士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范不称力士名,而称高将军,非尊力士也,以见玄宗优宠太白之至耳。”
39省中,即禁中,参见宋乐史《李翰林别集序》注15。王琦注:“《汉书》:‘长公主共养省中。’伏俨曰:‘蔡邕云本为禁中,门合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孝元皇后父名禁,避之,改曰省中。’颜师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皆当察视,不可妄也。’”
40温室树,语出《汉书·孔光传》:“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何木也?’光嘿不应。”后以温室树泛指宫廷中的花木。唐白居易《和春深》之七:“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借指宫禁中的事。
41摧橦折牙,王琦注:“《太平御览》》:王琚《教射经》曰:‘张弩,左手承橦,右手迎上。’《释名》:‘弩,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是橦者弩之匣,牙者弩之机钩也。”
42王琦注:“《史记·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索隐》曰:‘《说文》云:录录,随从貌。《酷吏传》:“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瞻。”碌碌,犹录录也。’《左传》:‘主人悬布,堇父登之,及堞而绝之,坠,则又悬之,苏而复上者三。’《正义》曰:‘苏者,死而更生之名也。堇父坠而闷绝,似若死然,得苏悟而复缘布上。’”
43脱屣,比喻看得很轻,无所顾恋,犹如脱掉鞋子。《汉书·郊祀志上》:“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颜师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唐李颀《缓歌行》:“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 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谷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椁、绞衾、圹垄之度。”《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晋陶潜《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
44释羁,解除羁绊。 缰锁,缰绳和锁链,比喻束缚、拘束。《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羁绊,系名声之缰锁。”颜师古注:“缰,如马缰也。”《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而吾生既系名声之缰锁,就良工之剞劂。”
45秘书监,官名。东汉桓帝时始置,专掌图书秘籍,官属太常。魏、晋后亦为其官署名。南朝梁以下,为秘书省之长官,有秘书少监及秘书丞助掌其事。唐、宋沿置。元代秘书监长官为卿及大监、小监,事务官为监丞。明不设。 贺知章,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39。
46汝阳王,即李琎。裴周南,即裴政。杜甫《饮中八仙歌》中为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而无裴周南。
47朝列,犹朝班,泛指朝廷官员。参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40。
48俄属,犹言俄而之间。 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故用以指战乱不断。《隋书·经籍志一》:“后周始基关右,外逼强邻,戎马生郊,日不暇给。”唐张说《冉府君神道碑》:“于时四镇未复,二蕃犹梗,屯田遶塞,戎马生郊。”
49斗牛之分,王琦注:“《史记·正义》:‘吴地,斗牛之分野,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也。’”
50牛渚矶,又名采石矶,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江边。
51姑熟,即今安徽省当涂县,古称姑熟。 谢家青山,即青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距县城二十余里,左带丹阳湖,右与龙山隔河相望。因南齐诗人谢朓筑室于青山之南,故又称“谢公山”或“谢家青山”。
52王琦注:“《周易·屯卦》:‘初九,盘桓利居贞。’孔颖达《正义》:‘盘桓,不进之貌。处屯之初,动则难生,故盘桓也。不可进,惟宜利居处贞正。’”
53代宗,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年)即位。
54彤庭,亦作彤廷,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后泛指皇宫。汉班固《西都赋》:“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55玄壤,指地府。《梁书·文学传下·谢几卿》:“若令亡者可知,宁不萦悲玄壤,怅隔芳尘。”北周庾信《伤心赋序》:“奄然玄壤,痛何如之。”
56王琦注:“《新唐书》:‘范传正,字西老,邓州顺阳人。父伦,为户部员外郎,与赵郡李华善,有当世名。传正举进士、宏辞,皆高第,授集贤殿校书郎,历歙、湖、苏三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代还,改光禄卿。”
57相悬,又作相县,谓差别大、相去悬殊。《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58通家,指彼此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后汉书·孔融传》:“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
59无何,不多时、不久。《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唐吴筠《建业怀古》:“衔璧入洛阳,委躬为晋臣。无何覆社稷,为尔含悲辛。”
60廉问,察访查问。《史记·秦始皇本纪》:“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宣池,王琦注:“宣池二州,唐时属江南西道。”宣州,今安徽省宣州市;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
61慰荐,犹慰藉。《汉书·匈奴传下》:“(匈奴)既服之后,慰荐抚循,交接赂遗,威仪俯仰,如此之备也。”唐柳宗元《与太学诸生书》:“乃知欲烦阳公宣风裔土,覃布美化于黎献也,遂宽然少喜,如获慰荐于天子休命。”
62编户甿,甿音 méng,古指农村居民。《周礼·遂人》:“以下剂致甿。”注:“变民言甿异外内也。”王琦注:“《史记》:‘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说文》:‘甿,田民也,武庚切。’”
63朴野,朴质无华。《管子·小匡》:“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尹知章注:“农人之子朴质而野,不为奸慝。”唐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彰明。”
64闲雅,亦作闲雅,闲通娴,形容举止情趣娴静文雅。《吕氏春秋·士容》:“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陈奇猷校释:“闲雅即娴雅。《后汉书·马援传》注:‘娴雅,犹沉静也。’”《隋书·高祖纪上》:“此间人物,衣服鲜丽,容止闲雅,良由仕宦之乡,陶染成俗也。”
65详谛,周详仔细。唐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处事详谛,无依违故纵之败;奉法端审,无隐忌峭刻之文。”
66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郑玄注:“不禄,不终其禄。”王琦注:“《礼记》:‘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孔颖达《正义》:‘不禄者,士禄以代耕,而今遂死,是不终其禄也。’”
67不任,不能胜任,犹言不能胜任营生之道。
68粝食,粗劣的饭食。
69俪,耦也,这里是嫁人的意思。
70宅兆,墓地。《孝经·丧亲》:“卜其宅兆而安措之。”唐玄宗注:“宅,墓穴也;兆,茔域也。”《汉书·王莽传中》:“乃遣太傅平晏、大司空王邑之雒阳,营相宅兆,图起宗庙、社稷、郊兆云。”唐陈子昂《为人陈情表》:“今卜居宅兆,将入旧茔。”
71龙山,见注50。
72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
73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
74适,出嫁。
75大父,祖父。《韩非子·五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史记·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 。”裴骃集解引应劭曰:“大父,祖父。”
76复,免除(赋税徭役)。汉晁错《论贵粟疏》:“民有东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免除三人的兵役)。” 井税,田税。《魏书·李世安传》:“井税之兴,其来日久。”唐钱起《观村人牧山田》:“贫民乏井税,塉土皆垦凿。”
77勋庸,功勋。《后汉书·荀彧传》:“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着,犹秉忠贞之节。”《旧唐书·李嗣业传》:“总骁果之众,亲当矢石,频立勋庸。”
78泉扃,墓门。南朝梁江淹《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宠辉泉扃,恩凝松石。”
79岘首,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汉川,即汉水。王琦注:“《晋书》:‘杜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80代,当为世,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作代。
81嵩岳,即嵩山。《后汉书·马融传》:“右矕三涂 ,左概嵩岳。面据衡阴,箕背王屋。” 王琦注:“《诗·大雅》‘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82辅臣,辅弼之臣,后多用以称宰相。《韩诗外传》卷八:“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五人。”
83蓬莱,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常泛指境。《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 谴,贬谪。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又不得已而谴,则为之择地而居。” 真,真人、仙人。《说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庄子·列御寇》:“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84七贤,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七人。
85八仙,即饮中八仙,杜甫有《饮中八仙歌》吟咏了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
86应彼星象,王琦注:“谓梦长庚而生也。”
87晦,隐晦、含蓄。《左传·成公十四年》:“志而晦。” 曲糵,亦作曲櫱、 曲孽 、曲櫱,酒曲,亦指酒。《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曲糵。”孔传:“酒醴须曲糵以成。”汉王充《论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曲蘖。”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之一:“众庶之气,杂于阴阳,陶于变化者,其由曲孽乎!”
88王琦注:“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89王琦注:“《博物志》:‘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酤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90卑庳,低下。《左传·襄公三一年》:“宫室卑庳,无观台榭。”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然以为律体卑庳,格力不扬,苟无姿态,则陷流俗。”
91爽垲,高爽干燥。《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杜预注:“爽,明;垲,燥。”南朝梁江淹《哀千里赋》:“虽河北之爽垲,犹橘柚之不迁。”
92猗欤,亦作猗与,叹词。
93岐,通歧,岔路口。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唐·裴 敬
李翰林名白,字太白,以诗著名。召入翰林,世称才名;占得翰林,他人不复争先。其后以协从得罪1,既免,遂放浪江南。死宣城,葬当涂青山下2。李阳冰序诗集,粗具行止3。敬尝游江表4,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5,作碑于墓。
且曰先生得天地秀气耶?不然,何异于常之人耶?或曰太白之精下降,故字太白,故贺监号为谪仙6,不其然乎?故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去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视尘中屑屑米粒7,虫睫纷扰8,菌蠢羁绊蹂躏之比9。
又尝有知鉴10。客并州11,识郭汾阳于行伍间12,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又常心许剑舞。裴将军13,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其文高,其气雄,世稀其本,惧失其传,故序传之。太和初14,文宗皇帝命翰林学士为三绝赞。公之诗歌,与将军剑舞,洎张旭长史草书15,为三绝。夫天付上才,必同灵气,贤杰相投,龙虎两合,可为知者言,非常人所知也。
夫古以名德称占其官谥者甚希16。前以诗称者,若谢吏部、何水部、陶彭泽、鲍参军之类17。唐朝以诗称者,若王江宁、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杜员外之类18;以文称者,若陈拾遗、苏司业、元容州、萧功曹、韩吏部之类19;以德行称者,元鲁山、阳道州20;以直称者,魏文贞、狄梁公21;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22;以武称者,李卫公、英公23;以学行、文翰俱称者,虞秘监24——唐之得人,于斯为盛,翰林其以诗称之一也。
予尝过当涂,访翰林旧宅25,又于浮图寺化城26之僧得翰林自写《访贺监不遇》诗,云:“东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味之不足,重之为宝,用献知者。又于历阳郡得翰林《与刘尊师书》一纸27,思高笔逸。又尝游上元蒋山寺28,见翰林赞志公云29:“水中之月,了不可取……刀齐尺量,扇迷陈语……30。”文简事备,诚为作者,附于此云。
会昌三年二月中31,敬自淠水草堂南游江左32,过公墓下。四过青山,两发涂口33,徘徊不忍去,与前濮州鄄城县尉李劭同以公服拜其墓34。问其墓左人毕元宥35,实备洒扫,留绵帛、具酒馔祭公。知公无孙,有孙女二人,一娶刘劝,一娶陈云,皆农夫也。且曰二孙女不拜墓已五六年矣。因告邑宰李君都杰,请免毕元宥力役36,俾专洒扫事37。
嘻!享名甚高,后事何薄?谢公旧井38,新墓角落。青山白云,共为萧索。巨竹拱木39,如公卓荦40。天长地久,其名不朽。此为祭文,写授元宥。
又为碑曰:贵尽皆然,名存则难,故予重名不重官——作李翰林碑十五字而已。
【题解】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之三十一。作者裴敬,晚唐人,曾官秘书省校书郎,生平事迹不详。
此文题为“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实际上既是一篇写给看墓人毕元宥的祭文,又是一篇刻为碑石的墓碑文。文中既写李白突出的非凡事迹,也盛赞李白异于常人的卓越才华,并深沉地记写了自己访翰林旧宅、祭拜李白墓的由衷景仰和缅怀、凭吊之情。
【注释】
1协从得罪,指从璘事。
2当涂青山,见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注2。
3行止,行与止、动与定,行踪之意,这里是指人一生的大致经历。
4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効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
5取适,寻求适意。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夏凉寒燠,随时取适。” 唐岑参《渔父》:“竿头钓丝长丈余,鼓栧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6贺监,即贺知章,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39。
7屑屑,劳瘁匆迫貌。《左传•昭公五年》:“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刘氏也。”
8虫睫,蠕动着的虫子。
9菌蠢,谓如菌类之短小丛生。《文选•张衡〈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李善注:“菌蠢,是芝貌也。”唐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朱茎殊菌蠢,丹桂欲萧森。” 羁绊,亦作羇绊,犹言束缚牵制。《汉书•叙传上》:“今吾子已贯仁谊之羁绊,系名声之缰锁。”唐罗邺《莺》:“却笑金笼是羁绊,岂知瑶草正芬芳。” 蹂躏,践踏辗压。《汉书·王商传》:“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后汉书·班固传上》:“草木涂地,山渊反复,蹂蹸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贤注:“蹂,践也。蹸,轹也。”蹸,《文选·班固〈西都赋〉》作“躏”。 比,类。
10知鉴,知人鉴人之识见。唐五代路洵美《夜坐》:“难逢知鉴者,空悦此时情。”
11并州,今山西太原。
12郭汾阳,即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武举出身,唐代著名军事家。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于河北击败史思明后联盟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他以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八十四岁高龄始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二十多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行伍,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史记·陈涉世家》:“蹑足行伍之间。”汉张衡《西京赋》:“结部曲,整行伍。”
13裴将军,即裴旻,唐开元间人,长于剑舞。
14太和,唐文宗李昂年号,公元827-835年。
15洎,及。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生卒年不详,唐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故人称张长史。以书法、尤以草书名世。与李白、贺知章友善,为“饮中八仙”之一。常于醉中呼叫狂走而后落笔成书,乃至以头发蘸墨狂写,故又被人称作张颠。后怀素承其笔法而有创新,并称为“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16名德,名望与德行。《后汉书·黄琬传》:“卓犹敬其名德旧族,不敢害。”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觉寺》:“名德大僧,寂以遣烦。” 官谥,官员去世后皇帝给予的谥称。 希,通稀。
17王琦注:“谢吏部,谓谢朓,南齐时为尚书吏部郎;何水部,谓何逊,梁天监中起家奉朝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陶彭泽,谓陶潜,晋末为彭泽令;鲍参军,谓鲍照,宋临海王子顼为荆州,以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
18王琦注:“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中宏词科,为汜水尉,后贬龙标尉。史称昌龄工诗,世称王江宁,盖以其地名称之;宋考功,名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景龙中为考功员外郎;韦应物,长安京兆人,贞元初为苏州刺史,世号韦苏州;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官至尚书右丞;杜甫,字子美,河南巩人,严武出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19王琦注:“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则天朝举进士,官右拾遗;苏源明,京兆武功人,天宝间举进士第,累迁国子司业,擢考功郎中、知制诰,终秘书少监;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天宝十二年举进士,累官容管经略使;萧颖士,字茂挺,兰陵人,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后为扬州功曹参军;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历官吏部侍郎。”
20王琦注:“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为鲁山令,士大夫高其行,谓之元鲁山而不名;阳城,字亢宗,北平人,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李泌荐为著作郎,迁谏议大夫,改国子司业,出为道州刺史。”
21王琦注:“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当太宗朝,知无不言,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移。官至侍中、特进,谥曰文贞;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则天朝前后匡正奏对,凡数万言,睿宗时追封梁国公。”
22王琦注:“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官刑部尚书,封鲁郡公,出使李希烈,不屈而死。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汧阳人,累官司农卿。朱泚盗据宫阙,将欲僭位,秀实夺象笏击之,中其颡,泚流血而走,凶党群至,遂遇害。诏赠太尉,谥曰忠烈。”
23王琦注:“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南平萧铣,擒辅公祏,北破突厥颉利,西定吐谷浑,累封卫国公;李绩,字懋功,曹州狐离人,从太宗平窦建德,降王世充,破刘黑闼,斩徐圆朗,与赵郡王孝恭平辅公祏,与李靖破颉利,又破薛延陀,碛北悉定,累封英国公。唐初名将,推英、卫二公。”
24王琦注:“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累官秘书监。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25王琦注:“《江南通志》:‘李白宅在太平府当涂县青山之麓。白至姑熟,依当涂令族人李阳冰,见山水幽邃,营宅以居。’”
26浮图寺化城,谓佛教化城寺,王琦注:“古化城寺在太平府城内向化桥西礼贤坊巷内。”
27历阳郡即今安徽和县,《与刘尊师书》今不存。
28上元蒋山寺,王琦注:“道林寺在江宁府之独龙阜,梁改开善寺,宋改太平兴国寺,后改蒋山。按此文称蒋山寺,谓蒋山中所建之寺也。”
29志公,即宝志禅师,俗姓朱,又称保志、志公,梁武帝时高僧,与达摩、傅大士合称为梁代三大士。七岁时依钟山僧俭出家,居道林寺,专修禅观。后以神通及不修边幅之言行闻名,与佛图澄相似,多神异事迹。梁武帝封为国师,极受崇信。流传至今的《梁皇宝忏》(《慈悲道场忏法》)即梁武帝为超度郗氏皇后请志公与十位高僧所作。 李白曾作《志公画赞》,见《李太白全集》卷之二十八。王琦注曰:“杨士奇曰:‘今灵谷寺有石刻《志公像赞》,吴道子画,李白赞,颜真卿书,世称三绝。旧刻已坏,此重刻者,不复见书法之妙矣。”
30刀齐尺量,扇迷陈语,李白《志公画赞》中语句,王琦注曰:“《神僧传》:‘宝志,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每行游市中,其锡杖上尝悬剪刀一事、尺一枝、麝尾扇一柄。剪刀者,齐也;尺者, 量也;麈尾扇者,尘也。盖隐语历齐、梁、陈三朝耳。”
31会昌,唐武宗李炎年号,会昌三年为公元843年。
32淠水,安徽省西部的河流,源出霍山县南,北流经六安县至正阳关入淮河。
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就是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33涂口,涂水入江之口。涂水,即今之滁河,源出安徽合肥县北黄泥段,东流经全椒县、含山县、和县,又经滁县、来安县东南境,至江苏六合县入江。
34濮州鄄城县,今山东鄄(juàn)县。 县尉,县令的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
35墓左人,左,旁;墓左人犹言墓旁邻人。
36力役,劳役。
37俾,使、令。
38王琦注:“《一统志》:‘谢公井在青山路侧,齐宣城太守谢朓所凿。’”
39拱木,合抱之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后因称墓旁之木为拱木。南朝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唐白居易《六十六》:“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
40卓荦,卓越、突出。《后汉书·班固传》:“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李贤注:“卓荦,殊絶也。”晋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羣书。”
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
宋·杨 遂
先生讳白,字太白,事迹已具范传正姑熟碑及李阳冰文集序矣1。
夫蛟龙能神于云雨,不能为人用;凤凰能瑞于王者,不能为人畜。而先生以自天之材2,能神于为文;异人之表,能瑞于当世。始投袂而来3,竟解组而去4,所谓不能为人用与人畜也。
烁哉储星5,精生井络6。属在开元天子御宇日久7,天下无事,聿修文教8。卷四溟而抉瓌异9,顿八纮而罗英恠10。先生拖屐剑阁11,西入长安。天子闻其名,忻若有得。召见之日,前席礼之。延于金銮,待如寮友12。自是畴咨若采13,潜俾草奏,造膝诡辞14,人莫知者。恩隆宠洽,王公向风,不浃日而声烜于华夏15,亦先生之遇、一代之盛也16。
夫有高世之德,则讪毁者伺其隙17;有超人之行,则妒嫉者窥其衅。故士无贤与不肖,女无美与丑,斯褚先生所以兴叹也18。值非常之时,遭非常之主19,宜必立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以开元之盛,非谓无时矣;以玄宗之明20,非谓无主矣。然而青蝇之营,棘樊斯止21;贝锦之斐22,豺虎可投。贾谊既疏23,崔骃亦弃24,岂非得时不难得君难、得君不难立事难、立事不难建功难?故功难成而易败,事难就而易失。猗欤先生,所以卷舒无悔吝,趋舍有进退25。
遂乃北游燕赵26,东访梁宋27,南憩郢楚28,周流数十载,思与乔松游,而饵金丹为事尔29。繇是纵酒放荡30,刘伯伦之傲世也31;赋诗寓怀,阮嗣宗之穷途也32;学仙养性33,嵇叔夜之迈俗也34。观其才思骏发,浩荡无涯,组绣史籍35,粉绘经典,若鼓号钟而繁音杂沓36,辟武库而剑戟森罗。而又缥缈悠扬,迥出风尘之外,不似人间之语37,故当时号为谪仙人焉。如《蜀道难》可以戒为政之人矣,《梁甫吟》可以励有为之士矣38,《猛虎行》可以勖立节之子矣39,《上云曲》可以化愚夫之懵矣40,《拟古》诗可以革浇风之寢矣41。其余所作,虽以感物因事而发,终以辅世匡君为意。自西窜夜郎42,南流江左43,坎壈顿踬44,飘泊羁绁45,悲夫!
仆尝论蜀中自昔多出名才士46,其尤者,汉则司马长卿、王子渊、扬子云47,唐则陈子昂暨先生耳48。长卿遇武皇之重49,终卧病而闲;子渊获宣帝之好50,亦无用于世;子云会王莽之乱51,复贫困而卒;子昂愤文章之坏,一变古道52,又以贬而退53;先生振风雅之纲54,再革今弊,竟以放而去。噫!天厚其才而薄其命乎?若不然55,以褒贬圣贤,毁誉今古,主阴者罚之乎?又不然,以才学富多,器识双茂56,司命者黜之乎57?是乌可知也!抑此数子58,千百年后闻其名者,莫不耸慕,宗为楷模59,亦可谓拔乎其萃者矣!
先生旧宅在青莲乡60,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61,今旧宅已为浮屠者居之。
仆少览先生之文,每为太息。辛卯岁谪莅斯邑62,因暇披莽63,挈侣来寻。嗟乎!城郭皆是,丘陵如故,其人已往,其迹空在64。辽海玄鹤65,尚千年而却归66;苍梧白云67,竟一去而不返。为铭勒石,置之金田68,其辞曰:
岷山之精69,上为金星70。母也梦协71,先生以生。厥名暨字72,则而象之73。 出风尘表,标天人姿74。词源学派,若泄尾闾75。自恃王佐76,欲致唐虞77。谓予弗起,苍生其如?遂来京师,荃芬兰蔼78。天子诏我,金銮赐对。礼为前席,千载一会。王公卿士,莫不倾盖79。英声雷飞,輷于区外80。有始有卒,其唯圣人。孰谓谁来81,我思奉身。稽颡丹陛82,愿乞骸骨。天子从之,出苍龙阙83。鹤返青汉,云归碧天。缅追安期84,邈寻偓佺85。夕饵琼浆86,晨漱玉泉。放情肆志,养吾浩然87。诗吟千首88,酒饮百船。西浮南泛,夫何系焉?龙饮山前,涪江之涘89。先生一去,宅留故里。数变乔木,几迁人世90。草蔓荒蹊,棘罗废址。乡人故老,犹话厥美。吁哉先生,不为不遇。命也如何,拂衣自去。蓬莱金阙91,昆仑珠树92。定往游否?孰知其故? 悠悠我思,伤心日暮。
【题解】
录自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藏北宋碑刻《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注释中简称《宋碑》),并以清同治版《彰明县志》(注释中简称《县志》)和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注释中简称《集注》)所收文本参校。此文标题碑刻和《彰明县志》均作“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钦定四库全书王琦注《李太白集注》则作“李太白故宅记”。作者杨遂,宋江南(宋之江南路大致相当于今江苏以南、丹徒以西、安徽以南及江西全境)人,淳化二年(991年)任彰明县令,博学能诗,祀彰明县名宦祠。
此碑原在彰明县城(今江油市彰明镇)南坛内,后南坛倾圮,原址改建为长庚寺。建国后碑被移至长庚村保管室晒场,1980年建李白纪念馆时移至李白纪念馆收藏。碑高2.97米,宽1.00米,厚0.24米,碑帽高0.85米。碑文25行,每行54字,楷书。碑帽刻佛像一龛,两旁各有一小佛像,碑身两侧刻佛像十个,碑额有“南通冯雄观”五字。碑文标题后署款为“宣德郎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杨遂撰”,宣德郎系阶官名、六品,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为荣誉官衔,绯鱼袋为宋代六品官员佩戴的腰带。碑阴刻有《彰明县城记》,系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彰明县令姚文遂撰文后补刻。《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碑文标题下署名为“宣德郎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杨遂撰”,文末署“大宋淳化五年正月八日将仕郎中绵州彰明县尉、主簿事马同题”。此碑 1983年经四川省文物鉴定工作组鉴定为一级文物。碑文虽题为“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而于“旧宅”仅以“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今旧宅已为浮屠者居之”一语带过,大量的篇幅却在于对李白生平际遇、事功作为的评析和褒扬,同时也抒写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景仰和缅怀之情。
【注释】
1姑熟,安徽省当涂县古称姑熟。 范传正姑熟碑,即《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李阳冰文集序,即《草堂集序》。
2自天之材:《集注》作“天成之材”。
3投袂,甩袖,形容激动奋发。《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晋陆机《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弦而遣声。”
4解组,解除印绶,谓辞去官职。《梁书·谢朏传》:“虽解组昌运,实避昏时。”
5烁哉储星,《集注》作“烁哉庚星”。 储星,喻李白为天上久待的星宿。
6精生井络,《集注》作“储精参络”。 精,精灵、精魄。 井络,井宿的分野,或指岷山,或泛指蜀地。晋左思《蜀都赋》:“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刘逵注:“《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言岷山之地,上为东井维络;岷山之精,上为天之井星也。”唐孙樵《刻武侯碑阴》:“是井络之野,与武侯存亡俱矣。”
7开元天子,指唐玄宗李隆基。 御宇,统治天下。《南齐书·礼志下》:“方今圣历御宇,垂训无穷。”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王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8聿修,亦作聿修,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聿修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吕向注:“聿,循;修,治也。” 文教,指礼乐法度、文章教化。《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孔颖达疏:“此服诸侯揆度王者政教而行之。”《晋书·刘颂传》:“魏武帝以经略之才,拨烦理乱,兼肃文教,积数十年,至于延康之初,然后吏清下顺,法始大行。”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武志既扬,文教亦熙。”
9卷四溟而抉瓌异,《集注》作“卷四溟而袂寰宇”。 四溟,亦作四冥,四海、四方之海,也指全国、天下。三国魏阮籍《答伏义书》:“四冥之深,幽鳞不能测其底。”《文选·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李善注:“四溟,四海也。”《宋书·孝武帝纪》:“周王骥迹,实穷四溟。”南朝梁江淹《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车轨共文,四溟同宅。” 抉,抉择。 瓌异,卓异、特异,这里指人才。瓌,古同瑰
10顿,放置、安放、整顿。 八纮,八方极远之地,又泛指天下。《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纮,亦方千里。”高诱注:“纮,维也。维落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纮也。”汉刘桢《赠徐干》诗:“兼烛八纮内,物类无偏颇。”《旧唐书·崔慎由传》:“早致万乘归京,以副八纮恳望。” 罗,搜罗、网罗。 英恠,《县志》、《集注》均作“英杰”; 恠,同怪。
11先生拖屐剑阁,《集注》作“先生乃拖屐剑阁”。
12寮,同僚。《县志》、《集注》均作“僚”
13畴咨若采,语出《书·尧典》:“帝曰:‘畴咨若予采?’”畴,谁;咨,语助词;若(予),顺从(我);采,事、办理政务。
14造膝诡辞,《县志》作“造膝陈辞”,《集注》作“造膝说辞”,均误。“造膝诡辞”语本《晋书·羊祜传》:“或谓祜慎密太过者,祜曰:‘是何言欤!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造膝,促膝;诡辞,不透露谈话的真实内容或作秘密交谈。此谓李白于玄宗君臣之间参与机要。
15浃日,浃音jiā,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甲至癸一周十日为“浃日”。《国语·楚语下》:“远不过三月,近不过浃日。”韦昭注:“浃日,十日也。” 烜,显赫、盛大。
16一代之盛,《集注》无“一”字。
17讪毁,毁谤。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既不信道,好为讪毁,谓真正为妖讹,以神仙为诞妄。”
18斯褚先生,《集注》作“斯睹先生”,误也。 褚先生,即褚少孙,号先生,世称褚先生,西汉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今属江苏)。元帝、成帝时博士,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曾补司马迁《史记》十二篇,明人辑有《褚先生集》。其补《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云:“传曰:‘女无美恶,入室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美女者,恶女之仇。岂不然哉!”
19遭,《说文》:“遭,遇也。”《礼记·曲礼》:“遭先生于道。”疏:“逢也。”《国语·郑语》:“未既龀而遭之。”注:“遇也。”
20玄宗,避请圣祖玄烨讳《县志》、《集注》均作“元宗”。
21青蝇之营,棘樊斯止,《集注》作“青蝇之营营,棘藩斯止”,语出《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比喻受小人谗毁。营营,状青蝇往来之飞声;樊,篱笆。
22贝锦之斐,《集注》作“贝锦之萋斐”。喻诬陷他人、罗织成罪的谗言。语出《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朱熹集传:“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贝锦,以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周书·宇文测传》:“太祖怒曰:‘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
23贾谊既疏,贾谊十八岁即有才名,二十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24崔骃亦弃,崔骃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受汉章帝赏识,辟为窦宪的佐官。因窦宪擅权骄横被出为长岑(县名)长,旋辞官远去。
25“故功难成而易败,事难就而易失。猗欤先生,所以卷舒无悔吝,趋舍有进退”一段《集注》“故功难成而易败,事难就而易毁者欤?先生,所以卷舒无悔吝,趋舍有进退”。 猗欤,亦作猗与,感叹词,表示赞美。《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郑玄笺:“猗与,叹美之言也。”汉班固《东都赋》:“猗欤缉熙,允怀多福。” 卷舒,犹进退、隐显。汉刘向《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王章妻知卷舒之节。”唐韩愈《遣兴联句》:“蘧宁知卷舒,孔颜知行藏。” 悔吝,亦作悔恡,谓追悔顾惜。《易·系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唐司空图《疑经》:“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于诸侯,如欲垂诫,即书于周史可矣;若书于诸侯之史,是悔恡其货而侮王命也。” 趋舍,指举止、行为。《淮南子·俶真训》:“夫趋舍行伪者,为精求于外也。”
26燕赵,战国时燕国、赵国所在地,今北京、天津、河北一带。
27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市一带。
28郢楚,今湖北、湖南一带。
29“思与乔松游,而饵金丹为事尔”,《县志》作“思与乔松为饵,金丹为事尔”。 乔松,王子乔和赤松子的并称,两人均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战国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居有泰山之固,身为乔松之偶。”
30繇,通由。《汉书·董仲书传》:“所繇适于治之路也。”《汉书·魏相传》:“政繇冢宰。”颜师古云:“繇,与由同。”
31刘伯伦,即刘伶,字伯伦,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常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傲世,《集注》作“遨世”。
32阮嗣宗,即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时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晋书·阮籍传》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33养性,《集注》作“养生”。
34嵇叔夜,即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铚县(今安徽淮北临涣镇),改姓嵇,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亦为当时玄学代表人物之一。博学多才,崇尚老庄而愤世嫉俗。 迈俗,超脱世俗。《世说新语·文学》:“初,注《庄子》者数十家”。刘孝标注引《向秀别传》:“秀与嵇康、吕安为友,趣舍不同。嵇康傲世不羁,安放逸迈俗,而秀雅好读书。”
35组绣,华丽的丝绣服饰。组绣史籍,谓使史籍生辉。
36鼓号钟,《县志》作“鼓篪钟”。 繁音杂沓,《集注》作“鬼神杂沓”。 号钟,古琴名。《云笈七签》卷一百:“黄帝之琴名号钟,作清角之弄。”汉刘向《九叹·愍命》:“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淮南子·修务训》:“鼓琴者期于鸣廉、修营,而不期于滥胁、号钟。”高诱注:“号钟,高声,非耳所及耳。”唐独孤及《夏中酬于逖华耀问病见赠》:“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
37不似人间之语,《县志》、《集注》均作“不作人间之语”。
38有为之士,《集注》作“有志之臣”。
39勖,勉励。 “立节之子”, 《集注》作“立节之士”。
40懵,昏昧无知。
41浇风之寢,《集注》作“浇风之俗”。 浇风,浮薄的社会风气。南朝宋刘昱《广荐举诏》:“其有孝友闻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唐李白《古风》之二五:“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 寢,通浸,浸染、浸淫。
42夜郎,西南地区汉代古国名,参见唐魏颢《李翰林集序》注54。
43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参见唐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注32。
44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顿踬,颠仆、行路颠蹶,比喻不顺利。
45羁绁(jī xiè),本意为马络头和马缰绳,比喻受到束缚。《集注》作“羁屑”。
46仆,作者自我之谦称,古时男子常以“仆”谦称自己。如《战国策·燕策》:“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非敢如是也。” “自昔”,《集注》作“自古”。 “名才士”,《集注》作“名人才士”。
47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王子渊即王褒,扬子云即扬雄,皆汉代辞赋家,参见唐魏颢《李翰林集序》注7。
48陈子昂,唐代诗人,参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24。
49武皇,即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74年在位。
50宣帝,即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49年在位。
51王莽,字巨君,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为元帝皇后侄,继其伯叔出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握朝廷实权,封新都侯。初始元年(公元前9年)篡位称帝,国号为新。实行改制,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规定奴婢“私属”,改革币制,并经常改变官制和地名。因赋役繁重,刑政苛暴,激化了社会矛盾。天凤四年(公元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宣告灭亡。
52“一变古道”,《集注》作“一变有道”。
53“以贬而退”,《集注》作“以贬为退”。
54振风雅之纲,继承振兴《诗经》的传统。
55“若不然”, 《集注》作“不然”。
56“器识双茂”, 《集注》作“器识俊茂”。 器识,器量与见识。
57黜,贬逐。
58“抑”,《集注》作“然”。
59“楷模”,《集注》作“楷则”。
60“青莲乡”,《集注》作“清廉乡”。 青莲乡,即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
61“县北戴天山”, 《集注》无“县北”二字,作“戴天山”。 戴天山,又名大匡山、大康山、盖天山,在四川省江油市大康镇境内。
62“辛卯岁”,《集注》无“岁”字,作“辛卯”。 辛卯岁,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
63披莽,披开草莽。
64“空在”,《县志》作“空存”。
65“玄鹤”,《县志》、《集注》均作“元鹤”。 辽海玄鹤,典出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
66“千年”,《县志》作“千载”。
67苍梧白云,李白《哭晁卿衡》:“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苍梧,山名,即湖南境内之九嶷山。
68金田,佛教指菩萨所居之地,亦为佛寺的别称。唐宋之问《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寳塔,张乐布金田。”此碑碑帽刻佛像一龛,两旁各有一小佛像,碑身两侧刻佛像十个,碑额有“南通冯雄观”五字。
69岷山,四川盆地内的主要山脉,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七百多公里。这里代指李白的故里——巴蜀大地。
70金星,即长庚星,亦名太白星、明星。参见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注11。
71“母也梦协”,《县志》、《集注》均作“母乃梦协”。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同治版《彰明县志·卷三十九人物·李白》:“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光绪版《江油县志·卷之十八人士志·李白》:“娠时梦长庚星入怀,故以白名。”
72“厥名暨字”,《集注》作“厥名与字”。 厥,其。
73则而象之,效法而取其所象,指因太白星而名白、字太白。
74标天人姿,“姿”,《县志》、《集注》均作“资”,以“姿”为允当。
75尾闾,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成玄英疏:“尾闾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选·嵇康〈养生论〉》:“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李善注引司马彪曰:“尾闾,水之从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燋,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闾也。”这里用以形容李白之文思潮涌。
76自恃王佐,“恃”,《县志》作“许”,《集注》作“古”。
77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舜时代,古人观念中的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78荃,香草,喻明君。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赍怒。”
芬,芳香。 兰,兰花。喻人材。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蔼,繁茂、茂盛。
79倾盖,《孔丛子·杂训》:“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指孔子)于郯(tán),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司马贞索隐引《志林》曰:“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这里是倾心、倾慕的意思。
80輷,音hōng,车马杂沓声。《县志》作“鞫”,非是。
81“孰谓谁来”,《县志》作“孰谓诏来”。
82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仪礼·士丧礼》:“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汉书·李广传》:“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朕之指哉!” 丹陛,宫殿的台阶,借称朝廷或皇帝。《隋书·薛道衡传》:“趋事紫宸,驱驰丹陛。”《旧五代史·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83苍龙阙,泛指宫阙。唐王勃《上刘右相书》:“风雨称臣,奔走苍龙之阙。”
84安期,即安期生,琅琊人。为仙道术士,秦汉间传说中的仙人,曾卖药于东海边。
85偓佺,古传说中的仙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偓佺之伦暴于南荣。”司马贞索隐引韦昭曰:“古仙人,姓偓 。”汉刘向《列仙传·偓佺》:“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
86 “夕饵琼浆”,《集注》作“夕饵琼蕊”。
87《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8 “诗吟千首”,《集注》作“诗吟千百”。
89涪江,四川境内的河流,系嘉陵江的支流,也是李白故里的一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南流经平武县、江油市、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市,于合川市市区汇入嘉陵江。 涘,水边。《说文》:“涘,水厓也。”《庄子·秋水》:“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90 “几迁人世”,《集注》作“几千人世”。
91蓬莱,又称蓬壶,道教三座仙山(另两座为方丈、瀛洲)之一。
92昆仑珠树,昆仑山上的仙树。 昆仑,即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珠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重修匡山中和寺碑记
明·饶 旭
江油县西北数十里许,有山曰大匡1,屹然特起2,树木苍翠。其后群峰若蹲若驰,四面诸山或起或伏。磅礴扶舆3,势若拱辅4。环而视之,奥如旷如5。诚清净无为之所,宜高人释子之乐栖也。予尝登高一望,欲挹夫清淑之气而扩其怀抱。复见殿宇矗云,佛像焕灿,异香馥郁,山花艳丽。超然自失,恍不知尘世之事为何如者。叹赏之际,有二僧出而左右之6。审其所自,各言其名,乃住持中和寺悟通、悟体也。
夫寺肇自宋元7,有庵无殿。爰及我朝永乐四年8,始修正殿三间,乃其师明镜偕徒悟忠等所为。明镜勤修三十余年不下山门,明心见性,事多前知。远近谒见,无不钦礼,可谓无愧如来教法。迨明镜与悟忠相继圆寂,所赖有悟通、悟体在。通之修行,心本师传;体之经营,志在修葺。观音殿创自景泰元年9,天王殿又自去冬肇立。佛像妆成,金碧相映。是皆通、体苦行坚久,有足感人者。故能走乡民10,陶砖瓦,运木植,鸠工匠,更制度,大规模。于以光前,于以裕后。非僧中之杰然者乎11?
工毕,思以碑纪实,而悟通忽于梦中得昔贤太白之碑12,抑何异耶?不知人有善愿,天必启之,矧通与体心诚功积13,神佛灵贶14,自有以见之,是以默相征应而昭告于寤寐中也。呜呼!世之士农工商,苟能以二僧之心为心,则何事不济;以二僧之行为行,则何业不成哉!予重大舍安继祖之请15,因述其山之巍峨幽奥,与寺之始末兴创,俾入于石,以垂永久云尔。
【题解】
选自光绪版《江油县志·艺文志》。作者饶旭,约在明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年间任江油县教谕。此文作于景泰四年(1453年)。
碑文记作者游大匡山得晤中和寺住持悟通、悟体,从而记重修中和寺之始末及作者之所见、所闻和所感。大匡山为李白青少年时期读书隐居之地,山上之中和寺即中和大明寺,系唐僖宗幸蜀时敕建,山上旧有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记建寺之由来,今犹存江油李白纪念馆内,故可知作者“夫寺肇自宋元”的记叙显然有误。文中记观音殿、天王殿相继建成并佛像妆成而“工毕”,“悟通忽于梦中得昔贤太白之碑”,从而引出了作者“不知人有善愿,天必启之,矧通与体心诚功积,神佛灵贶,自有以见之,是以默相征应而昭告于寤寐中也”,以及“世之士农工商,苟能以二僧之心为心,则何事不济;以二僧之行为行,则何业不成哉”的议论和感慨,足见李白千百年后对故乡人文教化的重大影响。
【注释】
1大匡,即大匡山,在四川省江油市西北,亦名大康山。唐杜甫《不见》:“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2特起,耸立。汉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井干叠而百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山上有石,特起十丈,上峯若剑杪。”
3扶舆,亦作扶于、扶与,犹扶摇,盘旋升腾貌。汉王褒《九怀·昭世》:“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唐韩愈《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郁积。”
4拱辅,环拱而成辅翼之势。
5奥如旷如,幽深空旷貌。
6左右之,一左一右地站立,“之”为语助词。
7此寺原名“中和大明寺”,系唐僖宗幸蜀时敕建,山上有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石今犹存江油李白纪念馆(碑文见本书“杂记”部分),“夫寺肇自宋元”的记叙显然有误。
8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
9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
10走,奔走,这里是使动用法。“走乡民”,即使乡民“走”。
11杰然者,杰出者。
12昔贤太白之碑,大匡山旧有《敕建大匡山李太白祠堂记》碑刻。
13矧,音shěn,况且、何况。
14灵贶(音kuànɡ),神灵赐福。《文选·范晔〈后汉书·光武纪赞〉》:“世祖诞命,灵贶自甄。”李周翰注:“言光武大受宝命,神灵赐福祚而自成也。”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诗:“瑞彰知有感,灵贶表无灾。”
15大舍,宋元以来对官僚富家子弟称“舍”,大舍,犹言大少爷、大公子。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老员外喜也,大舍得了婴童解元也。”《四游记·华光闹蜻蜓观》:“道人即吩咐道童,快办斋筵相待萧大舍。”《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这个晁大舍原是挥霍的人,只因做了穷秀才的儿子,叫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安继祖,人名,即作者所称之“大舍”,生平事迹不详。
名贤祠碑
清·钟骏声
嗟呼!今而知人心之犹古也。古者,敬有德,尊有功。乡之中有贤人焉,百世之下,相与景仰而祷祠之1。而于有功斯土者,犹户祝之不敢忘2。盖崇德报功之心,即敦本善俗之道3,王化之隆4,尤此其选也。
夫李白之为彰明人,前人论之详矣。云车风马,飙驰而电逝,其不沾沾于是乡也5,又审矣6。昔范传正志其墓,刘全白撰其碣,则太白固有墓,墓亦并不在蜀。而彰明人曰:“此固其桑梓地也。辽海玄鹤7,尚千年而一归,安知汗漫九垓之余8,不冀及幼时游钓所乎9?且神即未必恋此,而反之吾人之心有不安者。”于是相议为衣冠墓,具章服如唐制10,敛以诗集,筑土于仙人旧馆之右11,环植花木,树之碣曰:唐翰林学士李太白之墓。目前建向堂二楹,门廊庭庑必具。堂之中设龛,题木主如墓碣。众志也。
彰明人又曰:“吾侪熙熙攘攘,得以修废坠为山川生色者,谁之力欤?左绵之役,微制府骆公吾邑其涂炭矣12。捍大患及有功德于民者皆宜祀,古志也。”乃以骆公配享焉。
今夫骆公之与太白,无论相隔千余年,即以出处论,太白放废奔走13,浩瀚自适,而骆公际盛时受畺14,寄声施烂然15,其不可并列明矣。彰明人又曰:“太白救汾阳功在天下,其不能如骆公之所为,时也。骆公躬平巨寇16,屏蔽全蜀17,不至如太白之有才不遇,亦时也。而其流风遗泽,往来于吾彰明人之心也则一。诗曰:‘民之秉彝,好是懿德18。’吾侪何多让焉19!”于是榜其祠曰名贤20。
粤西何君恺棠令是邑久21,政通人和,重违绅耆之请22,乃捐廉以为倡23,遣使嘱余作文以记之。余曰: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24,于青莲乡益信。遂挥汗为之记。
【题解】
选自清同治版《彰明县志卷五十二·金石》。作者钟骏声,字雨辰,号亦溪,生卒年不详,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咸丰十年(1860)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咸丰十一年曾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彰明县名贤祠始建于何时,无文献可考。《彰明县志卷四十九·陵墓》载“同治八年(1869年)邑侯何恺棠创修”“李白衣冠墓”于名贤祠之右,可知此碑文作于衣冠墓建成后不久。碑文记载了创修李白衣冠墓的缘由、经过及有关情况,可知李白与时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配享于彰明名贤祠内,自此始也。不过,骆秉章与李白配享,实在很不相称,惟时事始然耳。作者虽措辞委婉,然“其不可并列明矣”,倒也分明显露了微词。
【注释】
1祷祠,祭祀。《墨子·天志下》:“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史记·封禅书》:“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史记·李斯列传》:“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
2户祝,家家户户祭祀祷告。
3敦本,注重根本。本,古时多指农业。《宋书·武帝纪中》:“公抑末敦本,务农重积,采蘩实殷,稼穑惟阜。”唐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读书业虽异,敦本志亦同。” 善俗,改良风俗。《易·渐》:“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孔颖达疏:“君子求贤,得使居位,化风俗使清善。”《宋史·张载传》:“(载)举进士,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4王化,天子的教化。《诗大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后汉书·张酺传》:“吾为三公,既不能宣扬王化,令吏人从制,岂可不务节约乎?”唐韩愈《顺宗实录五》:“人伦之本,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 隆,盛大。
5沾沾,执着、拘执。
6审矣,知悉、明了。《类篇》:“审,知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审矣,何足怪乎?”《史记·礼书》:“君子审礼。”
7辽海玄鹤,典出晋陶潜《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
8汗漫,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宋文天祥《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九垓,亦作九畡、九陔,中央至八极之地。《国语·郑语》:“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韦昭注:“九畡,九州之极数。”晋葛洪《抱朴子·审举》:“今普天一统,九垓同风。”北齐魏收《枕中篇》:“九陔方集,故眇然而迅举;五纪当定,想窅乎而上征。”
9冀,希冀、希望。 游钓所,游玩、鱼钓的地方。
10章服,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每图为一章,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级以九、七、五、三章递降。《韩非子·亡征》:“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太侈。”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11仙人旧馆,即名贤祠。
12左绵之役,左绵即绵州,今四川绵阳市,因位于涪江之左,故古称左绵。左绵之役指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川总督骆秉章率军击败围困绵州的农民起义军蓝朝鼎部、解绵州之围的战事。 制府,宋代安抚使、制置使,明清两代的总督均尊称为制府。 骆公,即骆秉章(1793-1867),字吁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道光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湖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湖南巡抚、四川总督等职。1867年病死于四川,赠太子太傅,谥文忠,著有《骆文忠公奏稿》。
13放废,放逐罢黜。《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贺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叙》:“三代盛矣,然禹之孙太康失国,汤之孙太甲放废。”
14受畺,畺同疆,被授为封疆大吏。
15声施,名声流传。《淮南子·修务训》:“段干木不趍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施千里。”《史记·萧相国世家》:“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16躬平,亲身平定。
17屏蔽,屏障、遮蔽,这里是捍卫、保护的意思。
18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语出《诗经·大雅·丞民》。秉彝,天赋之常理、常道。懿德,美德。
19让,谴责、责备,这里是责难、挑剔的意思。
20榜其祠,榜书其祠,即题制其匾。
21粤西,广西。 何君恺棠,即何庆恩,字恺棠,广西桂林府灌阳县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至六年任彰明县令,曾增修《彰明县志》。 令,任县令。
22重违,犹难违。《汉书·孔光传》:“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唯师丹 与光持不可。上重违大臣正议,又内迫傅太后,猗违者连岁。”颜师古注:“重,难也。”《隋书·李安传》:“安请为内职,高祖重违其意,除左领左右将军。”
23捐廉,官吏捐献除正俸之外的养廉银。《清史稿·高宗纪二》:“(十四年)二月乙酉,唐绥祖请率属捐廉助饷。”
24《礼记·乡饮酒义第四十五》:“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王道,王化之道,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孔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 易易,简易、容易。
匡山太白祠铭
清·宋育仁
汉源炳灵1,金精降星2。珠华海月,凤举青冥3。光灵逝电4,风雨销声。臻响闾里5,告铭山庭6。懿若先生,道昭时晦。本自皇孙,蝉蜕帝裔7。委辞独翔8,遐归高迈9。诗明四始10,赋占五泰11。禹穴稽圣12,匡山可怀13。孤翮道举,爰筑书台。沈冥严节14,芳萋楚哀。世邈崆峒15,道消天宝16。靡哲不遇17,匪盘伊考18。屈迹龙蛇,来观京镐19。昔时狗监20,请诵相如。雄文既荐,方驾论都21。恭闻待诏,亦有斯苻22。脱略翠螭23,翱翔紫枢24。远符厌坎25,锱铢貂显26。揖谢终南27,泥尘蝉冕28。西陇已芜29,东山未晚30。酒德陶陶31,中山槛槛32。盛节见尤33,高名易污。更遭流贬,遂放江湖。古今一朝,万物同涂34。风清激世,神潜翳闾35。寒泉荐食36,吴下三高37。夸门伫立38,礼重祠牢。幽阿告寂39,山林可要40。即林成援,纬薮诛茆41。式俾学舍42,载启堂拗43。芳杜怀馨44,涧萍启秀。列壑标霞,孤云冒岫。响閟弦歌45,郁通芳臭。郑公故里46,通德题祠。阮公啸台47,唐贤颂之。镌华翠石,仰止方斯。陵谷有迁,德声不移。
【题解】
选自清光绪版《江油县志卷之二十四·艺文志》。作者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晚年号道复,清末民初四川省富顺县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检讨。工诗,善书,著有《时务论》、《采风记》、《益州书画录》、《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问琴阁丛书》等著作。
此文系龙安知府蒋德钧于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大匡山太白祠后,作者应邀写的一篇有关太白祠的铭文。铭文为四言韵文,赞太白之才,叹太白之遇,状匡山之幽秀,颂新祠之落成。“陵谷有迁,德声不移”,今碑铭已不存,太白祠也早已荡然,而李白其人其诗,连同此《匡山太白祠铭》,却将传之于永古。
【注释】
1汉源,江汉之源。江汉,长江和汉水,特指古巴蜀之地,今四川省境内。唐杜甫《枯棕》诗:“嗟我江汉人,生成复何有?”仇兆鳌注:“江汉,指巴蜀。”
炳灵,焕发灵气。《文选·左思〈蜀都赋〉》:“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吕向注:“炳,明也;载,犹生也。谓江汉明灵,故代生贤哲。”唐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杜司户炳灵翰林,研几策府。”
2金精,指金星、太白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则石鼓山鸣,天则金精动宿。”倪璠注引石氏《星经》:“昴者,西方白虎之宿,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
3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王逸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4光灵,敬称先灵、神灵。《文选·颜延之〈拜陵庙作〉》:“周德恭明祀,汉道尊光灵。”吕延济注:“光灵,祖宗之灵。光,盛也。”前蜀杜光庭《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光灵如在,翘属常深,遂命图绘神姿,铺舒内殿。”
5臻响,聚响。 闾里,乡里。
6告铭,为广布天下而铭于碑石。
7蝉蜕,本指蝉自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比喻从某种情形或状态下摆脱或脱离出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8委辞,辞却。《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委辞召贡,保此清妙。”李善注:“言有召贡者,委弃而辞之。”
9高迈,高远、超逸。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汝南戴叔鸾者,高迈之士也。”
10四始,旧说《诗经》有四始,各家说法不一:1.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2.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3.指大雅的《大明》,小雅的《四牡》、《南有嘉鱼》、《鸿雁》。《〈诗〉大序》:“是谓四始。”孔颖达疏:“《诗纬泛历枢》云:‘《大明》在亥,水始也;《四牡》在寅,木始也;《嘉鱼》在巳,火始也;《鸿雁》在申,金始也。’……《纬》文因金、木、水、火有四始之义,以《诗》文托之。”
11五泰,谓五帝。《荀子·赋》:“请占之五泰。”杨倞注:“五泰,五帝也。五帝:少昊、颛顼、高辛、唐、虞。”宋王安石《英德殿上梁文》:“先皇帝道该五泰,德贯二仪。”
12李白曾在古石泉(今四川北川县)的禹穴沟岩壁上留下“禹穴”二字手迹。 稽圣,考察圣迹。
13匡山,即大匡山,在四川省江油市西北,亦名大康山,为李白青少年时读书隐居之处。
14沈冥,又作沉冥,谓幽居匿迹。汉扬雄《法言·问明》:“蜀庄沉冥,蜀庄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李轨注:“沉冥,犹玄寂,泯然无迹之貌。”《宋书·袁粲传》:“席门常掩,三径裁通,虽扬子寂寞,严叟沉冥,不是过也。” 严节,凛严的节操。
15崆峒,山名,也作空同、空桐,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相传为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处,后亦以指仙山。《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朝梁沈约《为武帝与谢朏敕》:“羲轩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崆峒,依风问道。”唐曹唐《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崆峒。”
16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这里代指那个时代。
17靡,无、无不。 哲,哲人。
18匪……伊……,非……即……、不是……就是……。 盘,盘桓。 考,考难。
19京镐,即镐京,西周国都,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这里代指唐都城长安。
20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因西汉人杨得意曾做过狗监,这里代指杨得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司马相如因狗监荐引而名显,故后常用以为典。这里借指李白因道士吴筠和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的推荐而得到唐玄宗的诏见。
21方驾,两车并行。 论都,论于都中。
22苻,通符,符契。汉《史晨乡孔庙后碑》:“即上尚书,参以苻验。”
23脱略,放任、不拘束。《晋书·谢尚传》:“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翠螭,绿色的螭。螭,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
24紫枢,朝廷中枢部门。《宋书·孔觊传》:“荡秽紫枢,不俟鸣条之誓。”唐中宗《授张锡工部尚书制》:“紫枢伫俊,彤管须贤。”
25符,征兆。 坎,卦名。《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晋书·殷仲堪传》:“是以李势初平,割此三郡配隶益州,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
26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淮南子·兵略训》:“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锱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
貂,这里指高官帽饰上的貂尾。
27终南,即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秦岭山峰之一,包括翠华山、圭峰山、南五台等山峰。这里代指学道隐居之地。
28蝉冕,即蝉冠,汉代侍从官所戴的冠,上有蝉饰,并插貂尾,故亦称貂蝉冠。后借以泛指高官。
29西陇,即西山。《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这里以西陇代指隐居地。
30东山,《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此东山亦指隐居地。
31酒德,晋刘伶曾作《酒德颂》,极言饮酒之乐,后遂以酒德泛指饮酒的旨趣与品德。南朝宋颜延之《陶征士诔》:“心好异书,性乐酒德。”唐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 陶陶,醉貌。唐李咸用《晓望》:“好驾觥船去,陶陶入醉乡。”宋苏轼《观湖》之一:“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
32中山,代指美酒。《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为美酒的代称。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唐骆宾王《咏云酒》:“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陵乙》:“金陵卖酒人某乙,每酿成,投水而置毒焉,即善饮者,不过数盏,便醉如泥。以此得‘中山’之名,富致巨金。” 槛槛,车行声。《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郑玄笺:“槛槛,车行声也。”晋左思《吴都赋》:“出车槛槛,被练锵锵。”
33盛节,高尚的节操。汉桓宽《盐铁论·褒贤》:“盛节絜言,皦然若不可涅。”
尤,责备、怪罪。《左传·襄公十五年》:“尤其室。”注:“责过也。”《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
34涂,同途。
35翳闾,绿荫掩蔽的门庭。宋张炜《题适安隐居》:“萝蔓纫岩竹翳闾,天然幻出隐人居。”
36寒泉,犹黄泉、九泉。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为亡父度人表》:“但臣霜露之感,瞻彼岸而神销;乌鸟之诚,俯寒泉而思咽。”蒋清翊注:“寒泉,今指黄泉。”
37吴下,泛指吴地。下,用于名词后表示处所。《宋书·隐逸传·戴颙》:“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明高启《修忠佑祠疏》:“号虽著于江东,祀已传于吴下。”吴下三高,指明末江苏才子朱鹭、王芥庵和赵凡夫。
38夸,通跨。
39阿,大的山陵,泛指一切山。《说文》:“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汉张衡《思玄赋》:“流自眺夫衡阿兮”。注:“山下也。”
40要,约请、邀请。晋陶潜《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世说新语·汰侈门》:“石崇每要客燕集。”
41纬薮,治理薮泽。 诛茆,即诛茅,芟除茅草,引申为结庐安居。南梁沈约《郊居赋》:“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复东。”
42式,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俾,使。
43载,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启,开启。 堂拗,堂奥。
44杜,即杜梨,又称棠梨,一种木本植物。《说文》:“杜,甘棠也。”
45閟,闭。 弦歌,依琴瑟而咏歌,引喻为指礼乐教化。《论语·阳货》:“子 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史记·儒林列传》:“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46郑公,指东汉大司农、经学大师郑玄。
47阮公啸台,阮公长啸处。阮公,指三国时魏国诗人阮籍。
邓小平题李白故里碑阴文
当代·王文才
李白故里在江油县青莲乡,唐昌明县地1,五代改彰明。东临涪江,西倚天宝、太华二山2,平畴远岚,山川毓秀。李白少时,实居于此。遗踪故迹,历历可寻。场北陇西院乃其故居3。杨遂《彰明县旧宅碑记》4、杨天惠《彰明逸事》所称5,先生旧宅在清廉乡,后废为寺,名陇西院,遗址犹存。遥望匡山,松云凝翠,《绵州图经》谓“匡山在县北五十里,有大明寺,开元中李白读书于此。又名大康山,即杜甫所谓‘匡山读书处’也。6”场西粉竹楼7,传白为其妹月圆所筑。场东太白祠,尝设书院于此。场中尚有衣冠墓。盖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卒于当涂8,遂葬青山9。乡人思之,累冢故丘。冀旅魂来归,欣有所托。一九八二年,新建纪念馆于江油,更请小平同志惠题“李白故里”四字。县人既竖丰碑于道左,并嘱略记名迹于碑阴。庶使百世之下,文献有征焉。
【题解】
录自四川省江油市清莲镇太白祠碑铭。作者王文才,生于1922年6月,四川省崇州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编《杨升庵丛书》,著有《杨慎年谱》、《蜀梼杌笺证》、《元曲纪事》等。
1982年江油李白纪念馆建成后,小平同志惠题了“李白故里”四字,镌制为碑铭竖于青莲太白祠大院内,此文即为作者撰写的铭于碑阴的文字。既记此事,又引典籍记载以证李白故里之实迹,旨在“庶使百世之下,文献有征焉。”
【注释】
1李白出生时为昌隆县,唐先天元年(712年)避唐玄宗李隆基讳始改为昌明县。
2天宝、太华二山当在青莲镇东南。
3陇西院当为其故居遗址。宋淳化五年(994年)杨遂《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记载:“先生旧宅在清廉乡,后往戴天山读书。今旧宅已为浮屠者居之。”宋元符二年(1099年)杨天惠《彰明遗事》记载:“今大匡山犹有读书台,而清廉乡故居遗地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有妹月圆,前嫁邑子,留不去,以故葬邑下,墓在今陇西院旁百步外,或传院乃其所舍云。”
4今犹存江油李白纪念馆、刻制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的原始碑刻和同治版《彰明县志卷五十七·艺文》均作《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钦定四库全书王琦注《李太白集注卷之三十六·外纪》则作《李太白故宅记》。
5《彰明逸事》,已佚,今能见到的部分文字内容见于南宋计有功编《唐诗纪事》的引录。
6王琦注《李太白集注卷之三十六·外纪》引《西溪丛语》转录《绵州图经》原文为:“戴天山在县北五十里,有大明寺。开元中,李白读书于此寺。又名大康山,即杜甫所谓‘康山读书处’也。”
7粉竹楼,传为李白胞妹月圆居处。清同治版《彰明县志卷十三·古迹》:“县(指原彰明县城,今江油市彰明镇——注者)西南十五里青莲场侧,李白为妹月圆造,遗址尚存。土人增葺,中奉太白、月圆木主。”当在青莲镇东。
8当涂,县名,今安徽省当涂县,古称姑熟。
9青山,在安徽当涂县东南,距县城二十余里。因南齐诗人谢朓筑室于青山之南,故又名谢公山。